本報訊(通訊員 張小小 記者 江躍中)截至去年底,松江區已有327個居住區、94個行政村、141所學校、46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60個菜場加入了垃圾分類工作,餐飲設備推薦小區覆蓋率達到63.2%,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%。2013年,全區日處置生活垃圾1021.23噸,比2010年減量20.48%,在全市各區縣排名中位列第一。
  創搜尋行銷新探索促源頭分類
  居民區是產生生活垃圾的主要源頭,松江在促進小區居民垃圾分類上可謂不遺餘力。該區是首個啟動“綠色賬戶”電子掃描積分兌換的郊區,目前,放生池和北九峰兩個小區的700多戶家庭,在自家廚餘垃圾袋上貼上了條形碼。只要分揀正確,掃描條形碼後居民獲得的獎勵積分就可實時累積到對應“綠色賬戶”上,不同積分可兌換不同獎品,居民的二手餐飲設備分類積極性比以前高了。
  新城區以方松HI-Q褐藻糖膠街道為代表,至去年10月,轄區內所有小區全面鋪開垃圾分類工作。此後,葉榭、新浜、泖港、石湖盪、小昆山和佘山等鎮也相繼實現了居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。
  在完成居民區全覆蓋基礎上,方松街道3年來還創建了多個垃圾分類樣板小區。如垃圾分類“實名制”小區,居委會將貼有不同代碼的垃圾袋發放到每戶家庭,再由小區志願者抽查垃圾分類情況,居委會結合樣本分析和對應的家庭問卷調查,作出最終反桃園婚禮佈置饋,為完善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據。
  又如實行“定時定點分類投放”的居民區,取消了樓道門口乾、濕垃圾分類桶,居民須在每天早上7時至8時30分,或晚上6時至7時,自行將垃圾投放至小區垃圾房。兩個時段都有分類指導員參與指導,有效提高了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。
  多措並舉推就地減量
  垃圾分類減量工作,分類是方法,減量是目的,而“減掉”的垃圾,實際上是以其他形式“消化”的。為此,松江區大力推進濕垃圾處置設施建設。全區現已購置26台小型生化處理機,用於消納機關單位食堂和農貿市場的濕垃圾,從源頭上控制垃圾產出量;佘山、九亭和泖港等鎮也正在籌建20-30噸級的有機垃圾生化處理站。
  葉榭鎮去年將2000多噸濕垃圾堆(積)制肥料還田利用,因有機肥力好,頗受使用者的歡迎。而石湖盪、泖港、新浜和車墩等農村地區也新建了255個小型積肥池,嘗試就地消納有機垃圾。據瞭解,全區濕垃圾日處置量已由去年年初時的47.36噸,提升到了300噸。
  秉持著“垃圾分類無小事,抓大不放小”的原則,環衛部門在全區95個小區推行低價值廢品回收。專業隊伍定期上門回收,對塑料包裝紙、紙質包裝和廢舊衣物等低價值可回收物進行有償收購,日回收量達6噸多。  (原標題:松江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逾六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svasar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